祖国母亲的生日
阔别已久,没有写什么东西了。可能是课业过于忙乎,以至于没有时间,写些东西;也可能是生活过于美满,实在没有什么需要吐槽;亦或是最近学习到的思想,让自己开始进行反思性的思考,而不愿再写一些平淡无味的文字。总之,我又脱更了……
一场秋雨一场寒,长春的秋雨来个格外的快,秋风起、寒冬来。不知不觉得,已经上了一个半月的课;不知不觉得,就要迎来冬天了。寒冷的冬天,让人们缩在屋里取暖,缺少了室外活动,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些什么?在书房、在教室、甚至是做饭时候,我们都有可能突发奇想,正如我在去卫生间的路上想到。之所以我总写叙事性的文字,而很少写反思性的文字,是因为什么?是男性思维方式决定的?还是我个体的思想匮乏及懒散决定的?于是乎,我开始追问自己。
从哪开始追问却又成了问题,根据最近学习的实证主义理论,凡事要有证据啊,但是我根本没有样本啊,我不知道其他的男人的情况。虽然我们从各种文献、各种著作中,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很多男性的思想家。但是思想家里也不乏女性,况且能被世人所熟知的,毕竟也是少数,而我们应该探讨的是普遍性的。所以,我没有办法说这是男性思维方式所决定的。
那就只能在个体上找原因了。我为什么要坚持写博客呢?可能是为了有一个地方能够倾诉自己不爽时候的情绪;能够抒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;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思想的地方。过于内敛的自己,在别人面前,不愿吐露自己的想法。不知道这份内敛成于何时,或许小时看到的警句“逢人且说三人,不可全抛一片心”在心里扎根的影响,或许是谨慎求稳的性格,或许是我坚定的认可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”。不管怎样,现在的我,确实很少表态,不愿与人争论是非,不愿表露自己的态度。但这样的我,是否是思想匮乏的表现呢?还是因为我话可说?或是喜欢用简洁的话语恰到好处的点睛?也让此刻的我深思。
我觉得,理论的匮乏应该算作原因之一。对于思想类的图书,有天生的厌恶。被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所洗脑,坚持的认为实践得来的才是有意义的。以至于做什么事,缺少了统筹与规划,便进入到操作阶段,在操作阶段出现问题,再进行调整。这样的后果是,没有理论指导,把握不住主线,用俗话来讲“东一筢西一扫走”,显得做事没有章法,处事凌乱。需要碰到钉子,才能找到正确的路。孰不知,前任已经在书里很好的总结了可能出现的情况。只是当时的自己没有认真的去看而已。我想,我这种作风,能称为“唯经验论”者。
其次,我希望说话言简意赅,切中要害,不愿细细解读每个环节。由于我所掌握的知识或者技能,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,所以我的观点或者解决办法,都是我所经历过的,我所说出来的或者提出的意见,一定是我考证过的,听者只要遵从即可,以致我不愿过多的解释,因为这个解释过程实在太坎坷了。这样的想法,给人一种自大的感觉。使人觉得我盲目的自信,留下不够踏实的印象吧。
反思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前进,长路漫漫,上下求索,不敢停歇。
祝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