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ZLZZ

Ivan Bowen Muchuan Z

家庭服务器方案

前言:一直以来,习惯了在博客上写一些抒情的文字。今天要用一个严谨的态度,写一片关于技术的文章,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。这既是一个解决方案,也是一个爱好者3年来的研究总结。

关于:家庭服务器(Home Servcer),是家庭的数据中心,它通过宽带与互联网连通,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家庭中的其他设备相连,以达到集中存储并分享数据的目的。在欧美市场,早在2007年11月,惠普公司(HP)推出了第一代家庭服务器MediaSmart,其后宏碁公司(Acer)也于2009年1月开发了其家庭服务器Easy Store。而国内方面联想公司(Lenovo)于2009年8月发布了国内第一款家庭服务器Ideacentre D400。而我也是在看到联想推出家庭服务器后,有了自建服务器的想法。于是着手搭建。

思路:我的主要需求在家庭存储和家庭媒体中心,之前考虑过用现成的NAS,如群晖、QANP等。但这样的系统一是成本较高,二来无法实现HTPC的功能,于是考虑自建服务器。参考了多个论坛里先行者们的经验,我的具体方案如下:

硬件:

主板:ASUS P8H77-I
CPU:Intel I3-3220T
内存:三星8G*2
硬盘:希捷128G作为系统盘
WD绿盘2T 2个 做RAID1
WD绿盘2T
显卡:板载集成显卡
网卡:板载千兆网卡

这套影响组装下来,成本并不低。考虑到几点因素:
1.服务器主板和CPU没有办法兼顾HTPC功能,所以采用了PC机的架构
2.考虑到节能,用了一些低功耗的硬件。
3.采用ITX机箱,可以放在家里玄关柜里,塔式、1U机箱实在没办法做隐蔽工程。

软件:

服务器搭建之处至今,软件平台经历过3个阶段。windows server、CentOs、Ubuntu Server。此逐一叙述。

Windows Server 篇

由于第一次接触服务器,鉴于对于windows平台的熟悉,首先考虑了这个,而且当时有windows home server。配置较为简单,所以最优先安装了此系统。

一块硬盘存重要文件,通过同步软件将重要的照片和资料备份到一个备份盘中。另一块硬盘存储电影和音乐等不怕丢失的文件。
AirPlay Server 为局域网中其他客户端提供多媒体播放。
服务器与电视相连,用鼠标键盘操作普通播放器,在电视上播放电影。

优点:

桌面配置环境相对熟悉,操作简单。
由于硬盘格式和共享模式一致,与其他Windows客户机共享文件便利。
对于多媒体的支持明显优于LINUX平台。

劣势:

运行时间长之后,感觉不如之前顺畅。
安装一项功能之后,系统自动为你开启大量功能,导致系统臃肿。
习惯的是Windows的使用,但是Serve的配置完全是新的东西,需要从新学习。
播放操作不便,寻求手机端或者遥控器控制媒体播放。
遇到的问题:
配置IIS+PHP+MYSQL环境搭建WEB服务。运行效率低,而且遇到的问题很难从互联网中找到。
共享文件系统并不稳定,有时出现无法打开共享盘的情况。

CentOS篇

鉴于Windows Server的种种问题,一直寻求解决办法。同时将目标放在了LINUX系统,广大的群众推荐CentOS,于是我也从众的跟随了。

安装之初,并不适应命令行模式,操作起来极其别扭。后来开始看LINUX的书籍,鸟叔的私房菜、LINUX最佳方案等,逐步学习应用。
将两块硬盘做RAID1 另一块硬盘存储音乐电影。

优势:

稳定,非常稳定。Samba服务开启,与客户机共享文件。配置好以后,没有出现过连接不上的问题。
web服务搭建后,也非常稳定。
总之,作为服务器来讲,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。

劣势:

命令行不熟悉,很多配置看不懂。
没办法再兼顾HTPC功能,内置的播放器超级弱。

这样一来,少了之前计划的一半的功能,很是不甘心。于是寻求媒体中心解决方案,把目标放在了KODI(原XBMC)。在安装过程中,发现CentoOS对其支持不好,安装困难。在KODI官网看到对UBUNTU支持良好,于是考虑转向UBUNTU。

UBUNTU篇

可以说,转投UBUNTU之后,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,都迎刃而解了。文件存储、WEB服务、远程访问文件、媒体播放等功能都实现了。
两块硬盘做软RAID1,RAID信息会保存在硬盘上,重装系统以后,系统识别了RAID。
两块硬盘以普通模式存储不怕丢失的数据。之前尝试做过RAID0,发现速度并没有提升,主要的短板还是在网卡,如果做双网卡链路聚合可能RAID0的效果才能体现。
文件共享:Samba
远程文件访问:VSFTP 以及OwnCloud
媒体中心:Kodi,它在手机端有遥控器APP,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播放。极大的方便了媒体播放功能。手机在手,天下我有。平时将KODI常驻桌面,用时候随时播放自己想听的音乐和影片。
WEB服务:家庭宽带通过DDNS可是实现远程连接到服务器。我的方案是域名放在DNSPOD解析,通过一个DNSPOD脚本,检测服务器环境的IP地址,随时更新到解析服务器,实现访问。但是几年前开始家庭宽带封80 IN 端口,无法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站。但是443并没有封,于是申请了COMODO的证书,将APACHE强制跳转到443端口,实现了WEB访问。

至此,这个家庭服务器满足了我之前的所有想法,先写一个描述性的概括。这是三年间,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结果。这个过程很是曲折,为了实现一个功能,看了很多的文献。为了解决一个问题,搜遍了百度和GOOGLE。但这个过程中,我也在不断成长,对于以前不懂的概念和命令都有了了解。起码做到了,会使用的地步。今天先把思路写到这,慢慢完善,把每一项服务的安装过程写出来,以及我遇到的问题,我是如何解决的。希望对于有同样爱好的人士一个参考。

Previous Article

发表回复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.

*
*